91区精品日韩人妻久久-亚洲大尺度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久久久校园春色av-久久精品午夜av来5566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專題專欄 > 普法專欄

以案釋法第56期:關于惡意串通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相關裁判規(guī)則5條

發(fā)布時間:2023-03-13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條: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一、法條變遷說明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均對惡意串通作了規(guī)定。《民法通則》第58條第1款第4項規(guī)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合同法》第52條第2項規(guī)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無效?!睹穹倓t》第154條將“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這一用語改為“他人”。本條沿襲了《民法總則》第154條的規(guī)定,內(nèi)容無變化。

  二、裁判規(guī)則

  1.惡意設立抵押權以逃避債務,屬于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法律行為——北京森樺建業(yè)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與汪某某等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行為人拒不履行生效判決的給付義務,在生效判決執(zhí)行期間與相對人簽訂抵押合同,將其不動產(chǎn)抵押給相對人并辦理抵押登記手續(xù)。因證據(jù)不足以證明行為人與相對人之間存在真實的借貸關系,行為人與相對人依據(jù)抵押合同辦理抵押登記的行為影響了第三人的債權實現(xiàn),對第三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損害,屬于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法律行為,應被認定為無效。

  案號:(2022)京0106民初11301號

  審理法院:北京市豐臺區(qū)人民法院

  案例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發(fā)布日期:2022年11月3日

  2.明知房屋遺產(chǎn)與其他法定繼承人共有卻私自簽訂贈與合同處分整套房屋,構(gòu)成惡意串通——彭某1與彭某2等確認合同無效糾紛案

  【案例要旨】行為人與相對人作為家庭成員及法定繼承人,在明知房屋遺產(chǎn)屬于與其他法定繼承人共同共有的情況下私自簽訂贈與合同,屬于惡意串通,損害了其他法定繼承人的合法權益;同時,因房屋遺產(chǎn)屬于共同共有而非按份共有,且行為人與相對人在贈與合同中處分的是整套房屋遺產(chǎn),贈與合同應屬全部無效。

  案號:(2022)京02民終6355號

  審理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案例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發(fā)布日期:2022年7月7日

  3.委托他人通過非法程序辦理提前退休手續(xù),屬于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該委托合同應屬無效——吳某某與魯某某委托合同糾紛案

  【案例要旨】行為人明知自身不符合辦理提前退休的條件,不能通過合法程序辦理提前退休手續(xù),仍為非法的目的委托相對人為其辦理提前退休手續(xù),行為人與相對人之間的委托合同屬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應屬無效合同。

  案號:(2022)渝0117民初5171號

  審理法院:重慶市合川區(qū)人民法院

  案例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發(fā)布日期:2023年1月11日

  4.惡意串通套取金融機構(gòu)貸款損害金融機構(gòu)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曹某某與邵某某民間借貸糾紛案

  【案例要旨】行為人與相對人相互串通以行為人的名義套取金融機構(gòu)貸款給相對人使用的行為損害了金融機構(gòu)的利益,故相對人委托行為人套取金融機構(gòu)貸款的委托行為無效。但民事法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行為人與相對人之間就貸款的償還以及相對人未按時還本付息的違約責任的約定仍然有效約束雙方。

  案號:(2022)滬0115民初48727號

  審理法院: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

  案例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發(fā)布日期:2022年9月30日

  5.惡意串通主要通過當事人實施的行為本身來認定,其判斷標準為社會一般觀念——李某某、王某某等確認合同無效糾紛案

  【案例要旨】善意買賣合同關系中,對標的物的認知是買受人與出賣人建立買賣合意的前提。買受人與出賣人在訂立及履行房屋買賣合同的過程中對房屋的狀況、合理對價均不明確,且在雙方均知情房屋被第三人占有的情況下,依然建立房屋買賣合意,不符合善意房屋買賣合同的交易習慣,符合社會一般觀念對惡意串通可能性的判斷。買受人與出賣人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客觀上侵犯了第三人作為房屋受贈與人的權利,故買受人與出賣人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屬惡意串通,為無效合同。

  案號:(2022)魯02民終8310號

  審理法院: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

  案例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發(fā)布日期:2022年8月31日

  三、司法觀點

 ?。ㄒ唬阂獯ǖ暮x及特點

  所謂惡意串通,是指行為人與相對人互相勾結(jié),為謀取私利而實施的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本條(《民法典》第154條)規(guī)定惡意串通損害他人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其原理在于,雙方相互勾結(jié)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具有明顯的不法性,應當給予否定性評價,從而保護受到侵害的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維持正常的市場經(jīng)濟秩序。從《民法通則》到《合同法》,盡管不少情形下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規(guī)定發(fā)生了變化,如欺詐、脅迫、乘人之危,但對于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則保持了同一性,形成了最大公約數(shù),即始終將其規(guī)定為無效。因為其他情形多只在當事人之間產(chǎn)生權利義務關系,如果有損害,也是當事人私人之間的事,但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則涉及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而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權益受損的第三人當時并不知情。如果不對此宣告無效,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具有以下特點:

  1.各方當事人都出于惡意。

  惡意是指當事人明知其所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將造成他人的損害而故意為之。所謂“惡意”,在民法上有兩種含義:

 ?。?)明知。

  此種情形在理論上也稱為“觀念主義的惡意”,也就是說,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相關客觀情況是明知的,至于其主觀上是否有加害他人的故意,則不予考慮。

 ?。?)明知且具有損害他人的意圖。

  此種惡意在理論上又稱為“意思主義的惡意”,它是指行為人不僅明知相關的客觀事實,而且在實施行為時主觀上有侵害他人的故意。此種惡意以損害他人利益為目的,側(cè)重于行為人主觀意志上的應受譴責性。惡意串通中的惡意,應當屬于第二種意義上的惡意,即行為人具有加害他人的不良動機,且主觀上具有損害第三人合法權益的故意。

  2.當事人之間互相串通。

  所謂互相串通,首先是指當事人之間存在著意思聯(lián)絡或者溝通,都希望通過實施某種民事法律行為而損害特定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其次,當事人之間在客觀上相互配合或者共同實施了該非法的民事法律行為。

  3.損害了特定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這里說的特定第三人,包括國家、特定集體或者特定第三人。

 ?。ㄕ裕鹤罡呷嗣穹ㄔ好穹ǖ湄瀼貙嵤┕ぷ黝I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理解與適用(下)》,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版,第746~747頁)

 ?。ǘ阂獯ㄐ袨榈念愋?/p>

  從我國司法審判實務來看,法院對惡意串通行為的適用范圍呈現(xiàn)多樣化的局面。針對最高人民法院判決及相關典型案例的梳理,大體可以歸結(jié)為以下五種類型:

  第一,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以逃避債務。

  對此又可以分為:

  1.惡意轉(zhuǎn)讓財產(chǎn)以逃避債務。

  債務人的財產(chǎn)作為責任財產(chǎn),構(gòu)成債權人之債權的總擔保。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低價或者無償轉(zhuǎn)讓財產(chǎn),或者其目的就是逃避債務的履行,就會損害債權人的利益而被判定為無效。

  2.惡意設立抵押權以逃避債務。

  債務人在清償債務之前,于其財產(chǎn)之上為第三人設立擔保,必然會導致此前債務的責任財產(chǎn)的減少。若是債務人與第三人具有逃避債務的共同意圖,該抵押合同就會被認定為無效。

  第二,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欺詐第三人。

  典型情形可以分為:

  1.借款人與貸款人惡意串通騙取他人擔保。

  借款人與貸款人之間佯裝訂立貸款合同,共同欺詐第三人,使第三人為該虛假貸款合同提供擔保。

  2.數(shù)個投標者惡意串通競標。

  這樣的行為必然會損害其他競買人以及招標人的利益。

  第三,代理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代理人在行使代理權時,在代理職責范圍內(nèi)應盡必要的謹慎和勤勉義務。相反,若是代理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該代理行為會被認定為無效。

  第四,股權或者商標權的雙重轉(zhuǎn)讓。

  我國司法審判實踐認為,股權的轉(zhuǎn)讓人雙重轉(zhuǎn)讓,致使先訂立合同的受讓人的利益受到損害,若是有證據(jù)表明轉(zhuǎn)讓人與此后的受讓人之間具有損害先受讓人的共同故意,后一個轉(zhuǎn)讓合同會被認定為無效。但是,對于動產(chǎn)與不動產(chǎn)的雙重甚至多重轉(zhuǎn)讓,現(xiàn)行法不僅不認為其屬于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的行為,而且《買賣合同司法解釋》(2020)第6~7條還對合同的效力與標的物所有權的獲取規(guī)則予以了詳盡的規(guī)定。

  第五,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規(guī)避法律。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具有規(guī)避法律的共同意圖,則該合同因惡意規(guī)避法律而無效。

 ?。ㄕ裕和趵髦骶帲骸吨袊穹ǖ湓u注——總則編(含附則)》(下冊),人民法院出版社2021年版,第525~527頁)

  四、關聯(lián)法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條【虛假表示與隱藏行為的效力】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guī)定處理。

  2.《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15年修正)

  第三十七條競買人之間、競買人與拍賣人之間不得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

  第六十五條違反本法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競買人之間、競買人與拍賣人之間惡意串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拍賣無效,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參與惡意串通的競買人處最高應價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罰款;對參與惡意串通的拍賣人處最高應價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

  第三十四條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gòu)債務,第三人主張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外商投資企業(y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一)》(2020年修正)

  第二十條實際投資者與外商投資企業(yè)名義股東之間的合同因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被認定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因此取得的財產(chǎn)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碓矗荷綎|高法)


上一篇:日常普法第56期:企業(yè)交社保和個人交社保有什么差異?
下一篇:法規(guī)速遞第57期: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規(guī)定